
到2022年
重慶累計推動5000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
建設10個具備國內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建設50個智能工廠
建設500個數字化車間
全市84%以上規模工業企業邁入數字化制造階段
全市64%以上規模工業企業邁入數字化網絡化制造階段
智能制造關聯產業產值突破400億元
12月21日,全市智能制造推進大會在渝州賓館召開。會上印發了《重慶市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2019—2022)》(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根據《實施方案》,到2022年,重慶將累計推動5000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建設10個具備國內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50個智能工廠、500個數字化車間。
《實施方案》是市委、市政府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綱要》、《重慶市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8—2020年)》,加快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重慶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而制定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對未來4年全市智能制造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實施方案》明確,到2022年,重慶將創建25個行業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建設12個智能制造示范園區,基本建成覆蓋重點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全市84%以上規模工業企業邁入數字化制造階段,64%以上規模工業企業邁入數字化網絡化制造階段,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到62,智能制造關聯產業產值突破400億元,部分重點引領企業初步實現智能化制造,帶動全市規模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工業產品合格率不斷提升和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穩步下降。
為實現目標,《實施方案》提出了數字化裝備普及、信息管理系統集成應用、工業互聯網建設、智能制造新模式培育、關鍵技術創新、關聯企業發展、服務支撐體系建設等七方面重點任務。
普及數字化裝備
——到2022年,市(區)兩級累計推動2000家企業開展數字化裝備改造升級
路徑:引導企業更新數字化設備或利用智能化技術改造非數字化設備。重點是針對汽車、電子、裝備、化醫、材料、消費品行業開展數字化裝備普及工程,同時推動全行業企業應用智能搬運機器人等倉儲、物流設備提升自動化水平。
推動信息管理系統集成應用
——到2022年,市(區)兩級累計推動1600家企業建設應用信息管理系統,累計建設、認定50個智能化工廠和500個數字化車間
路徑:推動企業建設應用研發設計、工藝仿真、數據采集分析、企業資源計劃、制造執行、供應鏈管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倉儲物流管理等信息系統,構建車間級和工廠級工業通信網,促進各信息系統與生產設備的互聯互通和系統間的集成應用,全面提升企業的資源配置優化、實時在線優化、生產管理精細化和智能決策科學化水平,建設具備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重點推動離散型制造企業和流程性制造企業開展信息管理系統集成應用。
建設應用工業互聯網
——到2022年,市(區)兩級累計推動100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建設10個具備國內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30家企業實施“上云上平臺”智能化升級
路徑:加快構建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夯實工業網絡化基礎,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強化信息安全保障;通過“上云上平臺”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鼓勵企業夯實工業網絡化基礎,支持企業建設、發展、壯大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企業建設信息安全保障平臺,推動實施企業“上云上平臺”計劃。
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
——到2022年,市(區)兩級累計重點引導240家企業開展網絡協同制造,80家企業開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80家企業開展遠程運維服務
路徑:通過實施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打通企業設備、產線、信息系統等數據鏈,貫通企業內外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催生孕育智能制造新模式。重點推動企業開展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平臺。
加強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創新
——到2022年,市(區)兩級累計推動建設企業內設研發機構125家以上;累計組建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5家以上,爭取創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2家;累計組建新型企業研發機構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0家以上
路徑: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圍繞感知、分析、決策、通信、控制、執行等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環節,加強先進制造、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重點領域技術研發,推廣先進運營管理方法,建設完善技術創新平臺,加快構建技術先進、生態完備的智能制造技術供給體系。重點推動企業在先進制造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工業大數據技術方面進行研究、突破,推動企業開發、運用先進運營管理方法。
加快智能制造關聯產業發展
——到2022年,市(區)兩級累計累計引進相關龍頭企業400家以上,智能制造相關產業產值突破400億元
路徑:聚焦企業不同階段智能化升級需求,加大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智能傳感器等相關領域企業引進培育力度,形成以應用帶產業、以產業促應用的良性發展局面。重點推動企業發展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智能傳感器等關鍵裝備(技術)。
完善智能制造服務支撐體系
——到2022年,累計制定行業基礎標準20項,應用標準60項;累計培養年收入1億元以上集成企業20家,年收入5000萬元以上集成企業40家;累計創建25個行業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在全市推廣示范
路徑:優化智能制造發展環境,著力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培育、標桿項目示范、智能制造園區建設等環節,打造完善的智能制造服務支撐體系。
為保障各項任務的落實,《實施方案》還提出了健全推進工作機制、加大財稅支持、創新金融扶持方式、建立智能制造評估體系、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隊伍、積極開展對外合作等六個方面的保障措施。
新聞背景》》
對2600多家企業調查結果顯示
重慶亟待加快推進智能制造
近年來,我市穩步推進智能制造發展,機器換人和數字化車間建設取得一定效果,企業的生產效率、產品不良品率、企業運營成本、產品研發周期、能源利用率均得到不同程度優化,工業機器人、智能機床等智能制造關聯產業快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但重慶制造業處于欠發達階段的基本市情沒有根本改變。
市經信委對全市2600多家企業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目前全市仍有超過50%的企業生產方式以人工為主,近70%的企業未開展數字化產品設計,55%左右的企業未應用任何信息管理系統,75%左右的企業未應用云平臺服務,全市制造業整體上仍處于數字化普及階段,與浙江、北京等發達省市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智能制造推進亟待進一步加快。
為加快推動我市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升級,不斷提升全市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市政府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出臺了《實施方案》。
“制定《實施方案》就是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企業智能化改造和工業互聯網生態建設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著力普及數字化裝備,推動信息管理系統集成應用,發展工業互聯網,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提高智能制造相關技術裝備產品供給能力,完善智能制造支撐服務體系,促進重點領域基本完成數字化、加快進入網絡化、逐步實現智能化。”市經信委副主任劉忠表示。